布拉格旅游网

节孝石牌坊

节孝石牌坊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头甲村节孝祠1号,时代为清嘉庆四年(1799),类别为古建筑。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是我市仅存的几座牌坊。1987年5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1987.05.11义政发[1987]66号,节孝石牌坊,节孝石牌坊简介,节孝石牌坊-金华市义乌市节孝石牌坊旅游指南

四川石牌坊的节孝故事

石牌坊源于古代大都市的里坊制度。那时,牌坊周围设有围墙,墙中央筑以坊门,由两旁的华表和中间的横梁或板门组成,称“乌头门”。后来又在横梁上筑起斗拱和屋檐,飞檐起脊,如同楼顶的牌坊,称为石雕牌楼。

石牌坊的间数少则两间,多则四五间,常见的是单门石牌坊和三门石牌坊。牌坊按建筑材料、风格不同分为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各具特色。

木牌坊雕刻精细,玲珑剔透,彩绘鲜艳。石牌坊坚实纯美,庄重威严,保存长久。

一般说来,有的是家族旌表本族先贤而建;有的则为朝廷或当地官府为旌表在忠、孝、节、义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人而立。

比如旌表忠臣的“忠贞牌坊”,旌表女人对自己丈夫忠贞不渝的“贞节石牌坊”等。

东溪镇“旌表节孝”石牌坊是清王朝为表彰一位姓肖的妇女“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

而建造的。肖氏石牌坊石刻序文中说:“一生之苦未能酬,千古之香名益著……”

记载了肖氏生前是陈时中的妻子, 16岁出嫁, 18岁生了一个儿子。 20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不幸从此降临到她身上。

肖氏的老公公因悲伤过度,重病不起,不久后命归西天。肖氏“裂肺摧肝,饮血吞声,哭夫继以泣翁”。

当时她的小叔子年仅13岁,儿子只有两岁。肖氏悲伤过后,决定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她终生未嫁,守寡40多年,不但将儿子和小叔子抚养长大,还帮助小叔子成家立业。待儿子和小叔子学业有成,肖氏已年过七旬,孤孤单单地过完了一生。

清王朝的统治者出于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礼教等需要,对肖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的行为大力表彰,把她树立为良家妇女的榜样,下圣旨为肖氏立碑刻表。

据当地人讲,这里原本有两座同样大小的“旌表节孝”石牌坊。两座石牌坊相隔不到3米,另一座牌坊表彰的是一位姓夏的妇女。

夏氏石牌坊比肖氏牌坊早建两年,修建于清光绪十五年075年第 9期风土志(1889年),门临川黔大道,雄峙壮观。

两座石的风格基本一致。“文革”时期除“四旧”,夏氏妇女的节孝牌坊被摧毁,石牌坊虽被摧毁,但关于夏氏的节孝故事却在当地流传不衰。

夏氏名惠莲,父母是种地的穷人。惠莲17岁嫁到李家, 5个月后丈夫染上疾病去世。她从17岁半开始守寡,其父曾劝她改嫁,而且还有媒人上门给她说媒,但惠莲最终放弃了改嫁的念头,在李家孝敬公婆,侍候小叔子和小姑子。

公婆去世后,她长嫂当母,含辛茹苦地把小叔子和小姑子养大。当小姑子出嫁,小叔子成家立业,惠莲已是50多岁的老妇人了。小叔子在媳妇的怂恿下,把惠莲赶出了家门。可怜的惠莲只好住进山洞。

两年后的一天夜里,惠莲在丈夫坟前哭了很久,无论人们怎么劝说她都不肯离开。

第二天,人们发现她已撞死在丈夫坟前,头上流出的鲜血染红了坟前的泥土。

后来有好心人把她埋在了丈夫的坟旁。惠莲节孝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最终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深受感动,下旨把惠莲树为节孝典范,修建了“旌表节孝”石牌坊。

东溪古镇的旌表节孝牌坊虽然带有一定封建色彩,但其建筑艺术价值还是很高的。此外,牌坊背后的故事,也能带给人许多思索。

贞节石牌坊实际上是封建礼教的具象物,中国古代许多妇女在其重压下,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最终都孤独终老,十分凄凉地走完了人生历程。

如果抛开封建礼教不谈,这些妇女身上展现的自尊、自强、自重、自爱等美德,还是值得当今许多女性好好学习的。

文物考古专家认为,东溪镇“旌表节孝”石牌坊是不可多见的珍贵历史文物,它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在綦江地区的一种缩影,是当地石牌坊类的艺术珍品。

后来,綦江县人民政府将此处石牌坊列为綦江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东溪古镇重点 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更多石牌坊故事请阅读:

渭南市南焦村:有一座清代节孝石牌坊

在渭南市临渭区龙背镇南焦村西南侧,有一座修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石牌坊。这里曾经归信义乡管辖,所以这座牌坊也被称为“信义石牌坊”。2008年9月16日,信义石牌坊被公布为第五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2021年6月12日上午,我和朋友开车前往南焦村,专门寻访了这座清代石牌坊。我们从渭南市区出发,穿过经济技术开发区,沿着公路来到南焦村。在十字路口边,有一座观音庙,从这里向南约50米便可以看到石牌坊了!

这座石牌坊坐西朝东,在一处丁字路口旁边,背靠两家村民的房屋,面朝一条向东的村道。过去,这里应该是交通要道;后来,随着公路的修建,这里逐渐安静下来。

虽然这座石牌坊早已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却一直没有在这里竖立任何文物保护单位碑和标志物。前几年,当地文物部门才修建起一圈栏杆将石牌坊保护起来。但是,周围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这座牌坊显得非常突兀。

从南向北拍摄

从西向东拍摄

这座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竖立于长方形的石质台基上,占地面积约27平方米。石牌坊面阔三间,为四柱三楼式仿木结构,上方是歇山顶仿筒瓦屋檐,屋檐下有斗拱和额枋等建筑构建,正脊中间竖立着一座二层的小楼。

整座牌坊高约9米,宽约6.5米。其中,中间的明间宽约2.6米,两侧的次间宽约1.5米。抬头仰望石牌坊,欣赏精美的浮雕,可以看到人物、山水、花卉、瑞兽等图案,下方的底座刻有“福”“寿”“万”字等纹饰。

牌坊顶部匾额,内竖刻“圣旨”二字。下边有一块横匾,刻有“凤诰荣颁”四字。再下方有一块长条形横额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焕卿焦公德配恭人节孝坊。”因此,这块石牌坊也称“节孝牌坊”。

在牌坊中间两侧的石柱上,正面和背面都雕刻着对称的楹联:正面刻着“冰霜自励千秋志,铁石常怀一片心”;背面刻着“圣操不让象峰古,清节遥追渭水长”。在两侧的柱子之间,有两块对称的横额,分别雕刻着“贞松不老”和“皓月长明”。

牌坊俗名“牌楼”,乃一种门洞式建筑,为旌表功绩、忠义、孝道、节操而竖立。根据清光绪《新续渭南县志》记载,南焦村的这座石牌坊是清代光绪年间为州同衔焦耀栋继妻杜氏而建。

据说,渭南地区原本有11座这样的石牌坊。但是,只有这么一座被保存下来,见证了清代旌表节妇的礼仪制度。同时,石牌坊上方的雕刻艺术和文字书法等内容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台湾新竹 李锡金孝子石牌坊

据统计,台湾现存古石牌坊共15座,其中仅存的 唯一一座孝子牌坊是“李锡金孝子坊”。“李锡金孝 子坊”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系为旌表李锡金 事母至孝而建造的,是台湾现存古牌坊中唯一以孝 行获得旌表建坊的孤例。

李锡金,字谦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生于 福建晋江石獅永宁镇岑兜村,14岁时来到台湾谋生, 居住于淡水竹堑。李锡金自幼丧父,事母至孝,每遇 母亲有疾病,他“用药必谨,延医必慎,药必先尝,日 夜侍亲卧侧,衣不解带,甚至焚香乞以身代”。17岁 时,母亲也离开了人世。李锡金“佣于某商家”,想 到父母都已去世,自己无力为他修筑一个好坟墓,不 能很好地祭祀他们,因此毎到风雨天时,李锡金就 非常负疚不安。为此,他“泣告主人,请预给五年薪 金,为亲修坟。主人嘉其孝,许之”。长大后,李锡金与弟共同经商而家境日渐富裕。李锡金的伯兄因病早殁,李锡金主动承担起了抚养侄子的 责任,他抚养侄子如同亲子,延师课读,将他们培养成才。咸丰年间,艋舺分类械斗炽烈,蔓 延将及竹堑。李锡金就与郑用锡赴各庄竭诚劝导,终于平息了械斗。李锡金乐善好施,济 弱扶贫,家乡闹灾荒粮食歉收时,他就“办平粜”,抚恤有困难的乡亲。同时,他还修桥铺路, 捐资修建宗祠,还把部分家产用作公业,资助族中25岁以上的结婚者,造福乡里。其孝行义 德在邻里之间传为美谈,受到地方人士的广泛称赞。清同治四年(1865年)李锡金病逝,享 年80岁,受到同治皇帝的旌表,“诰封奉直大夫国学生”。光绪五年(1879年),当时的新竹 县生林鹏霄等人将他的孝行详细阐述,恳请官府为他的孝行义德建牌坊加以表彰。光绪六 年(1880年),福建巡抚勒方錡向朝廷提请旌表,入祀孝悌祠。光绪七年(1881年)光绪皇 帝恩准为李锡金建牌坊。光绪八年(1882年)十二月,“李锡金孝子坊”在新竹县城北门外 南子庄(今南雅街)建成。因年久失修,1961年冬由李锡金后裔移建于新竹市东区青草湖 明月湖路上。

“李锡金孝子坊”用泉州白花岗石与青斗石建造,为四柱三间三层,坐西南朝东北,坊高7.33米,宽6米。在明间坊顶脊背正中饰有葫芦宝座,两旁饰有鸱吻, 坊顶石梁刻有仿屋檐 的浅雕,坊顶与上额枋正中嵌有圣旨牌,圣旨牌两旁立有短柱各一,柱上刻有梅、兰、菊、莲 “四爱”图案。上额枋与中额枋间的匾额上刻有“孝子”两个楷书大字。中额枋与下额枋间 的匾额,正面中间刻有“李锡金坊” 4个略小一些的楷体字,两侧分别刻有“旌表新竹县原 籍晋江诰封奉直大夫国学生”、“大清光绪壬午年阳月”等小字;背面则刻有会请旌表立坊者 的名字。两块匾额两旁都饰有青斗石透雕花板,所雕图案为人物故事和加官晋禄。明间下 层的额枋上,正面刻有四龙一珠图案,背面刻有双凤双龙一珠图案。牌坊两侧次间上下额 枋间的花板上为透雕麒麟,下额枋上雕刻琴棋书画图案。雀替上雕刻有花草图案。牌坊四 根柱子的前后两侧都夹有葫芦状抱鼓石。石牌坊柱子的正背两面都镌刻有当时的福建按察使 司张梦元和钦点内阁中书王庆霖等人题书的旌表李锡金孝行的楹联,正面坊柱上题书:“孝 弟行鸿谟诏街双凤,子孙诒燕翼天锡十麟。”背面坊柱上题书:“八十年应母氏深心竹城驰 誉,一片石表人伦大道枫陛承恩。”

文章出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