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菜疙瘩

菜疙瘩的作法和菠菜面相似,将新鲜的绿色蔬菜菜叶切碎后加入适量面粉一起和面,和的稍微软一些(比粘稠状稍硬即可),可加入少许盐,然后将面平铺的蒸笼上蒸,大约蒸10-1分钟即可,用小刀或铲子划成小块,蘸调料汁吃。

做调料汁可以在碗里加上:盐、味精、酱油、香油、醋、五香粉、油泼辣子、蒜末、葱末等其他佐料,然后用热菜泼到碗里。

说起来这个菜疙瘩本是穷人家的菜,据说是在当年“糠菜半年粮”的艰辛日子里,-无奈而“创造”出来的。大致就是把很多种野菜搅和到一起,揉成菜疙瘩,故成名。这年头吃野菜成了时尚,也讲究个菜型,自然不会再揉成一疙瘩看不出是啥东西,都是用精选的野菜调出来,口感肯定比揉成团子要好很多。

菜疙瘩的做法

1.菠菜洗干净,沥干水分,切碎

2.将面粉放入切碎的菠菜中,在加入少量的冷水,揉成面团,面团比较硬些。面粉与蔬菜的比例可自己调节,只要面粉能把菜揉成面团就行,煮的时候也散不开

3.将揉好的面团饧一会,是为了面团能筋道些

4.用一小勺挖一小块团,放入开水锅中,勺子挖出的面块大约与鹌鹑蛋一般大,形状各异,很随意

5.一块块的小菜疙瘩放入锅中煮2-3分钟

6.煮熟捞出,浇上自己喜欢的卤汁,我感觉还是搭配油泼辣子、醋调料好吃

沁源美食 菜疙瘩 你会做吗?

长春市农安县哪个酱菜厂或者个人收芥菜疙瘩

这个收的很少呀,一般都有固定供货商,你可以自己做咸菜然后去卖呀

双塔山辽塔有什么研究意义?

该塔位于市区西南15公里。在山岗之上,有两座柱形石峰比肩峙立,高30余米。峰顶分别建有砖塔一座,故名双塔山。是我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典范。古人何以在壁立千仞无路可登的峰顶造塔,至今无人能解。北塔已圮,南塔尚存。塔为方形,边长2.6米,残留两层高5.3米,上端四角有木檐探出。根据塔的形制及用料分析,当为辽早期建筑,其功用似为契丹民族山崇拜与佛教崇拜习俗融合的产物。

【文学】临城疙瘩汤

临城疙瘩汤

文/李志红

疙瘩汤这东西,起源于民间,走红于烧烤。在老家临城,疙瘩汤成了烧烤店里不可或缺的主食。疙瘩汤与烧烤的绝妙搭配,就像小龙虾与麻椒辣椒一样,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然,能使疙瘩汤长久不衰的原因,还是它独特的炝锅口味,以及面糯滑爽的口感。

小时候,学会的第一道主食就是疙瘩汤。那时候我在四公里外的镇上读书,尤其是冬天,星星满天时分就得起床,而冬季正是母亲哮喘发作最严重的季节,见不得凉风,所以我只有自己起床做饭,初中三年的早饭,永远是一成不变的疙瘩汤。

那时的疙瘩汤,被老百姓叫做速成饭,因为它制作粗糙,手法简单,又能哄饱肚子,所以一直占据饭桌的主要位置。

先把蜂窝煤炉子生旺,接着锅里面加少许的大油,再切几刀葱花扔到冒着白烟的油锅里,刺啦一声,成就感也就随着葱花的香味溢满了整个厨房。接着,加入少许的白菜叶轻轻煸炒几下,再倒入酱油,加入盐巴和水,然后再把拌的大如核桃、小如饾饤的疙瘩倒进去,往往小疙瘩已经煮成浆糊了,咬一口大疙瘩,里面竟然还有面粉……

就是那样的饭,我三年来也是吃的有滋有味,因为母亲经常对着街坊四邻说我做的疙瘩汤比她做的出味儿。

第一次尝到真正令我惊艳的疙瘩汤,还是学徒之后。记得有一次客人点的主食是一盆疙瘩汤,当时我还嗤之以鼻,心说,这样的饭我也能做出来!

可是,当师傅做出那盆疙瘩汤来,我马上就为我的无知自大感到脸红。

那是一盆怎样的疙瘩汤啊,颜色淡红,汤浓爽滑,几粒香而不腻的腌肉丁更加提升了它的美感,再点缀几片翠绿的菠菜叶,真的一如浮萍般温婉,芙蓉般清丽。而最重要的是那独特的野韭香更是犹如灵魂深意,飘然流溢!

这就是疙瘩汤?

这就是疙瘩汤!

还没有尝,我的口水就在舌下泛滥。以至于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学会这疙瘩汤。难得的是大师傅并不保留,耳提面命的教授与我。

我这才知道,临城的疙瘩汤之所以长盛不衰,可以说是经过数次改良而来的结果,它的制作方法也几乎成了所有饭店约定俗成的套路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临城的疙瘩汤大多叫做荤疙瘩,那是因为里面放入了最能代表临城地方特色的美食名片的腌肉丁。

腌肉的制作方法,我已经在之前的《四川烹饪》里面讲过两次了,所以就不再赘述。除了必须的腌肉,还有切碎的番茄末、菠菜叶、鸡蛋、面粉,当然还有制作疙瘩汤的终极秘密武器——野韭菜花!

炒锅上火,入油。首先将肥瘦相间的腌肉切成小丁,在五成油温里轻轻煸炒至出油,然后加入野韭菜花。

说到野韭菜花,我读过许多关于它的文章,它是中国特有的植物。因为它的气味十分的特殊,所以曾被某组织评为和孜然、麻椒、辣椒齐名的改变人们味蕾的四大植物性调料。又因为它尚未大面积的种植,仅仅被人们采摘与山野田间,所以价格远远地高于其他三种。也正是有了野韭菜花的倾情加入,味鲜而不昧,美艳而不冶,你才会食之愈多,思之弥深。

将野韭菜花烹出香味之后,接着下入切碎的番茄末煸炒至出红油,然后加水至滚沸,加入味精和鸡粉,这时候就可以倾入拌好的疙瘩了。

这拌疙瘩也是一门技术,将面粉放入盆子,汲水慢淋,右手五指叉开,如车轮疾驰迅速搅动,左手端盆,像翻炒锅一样轻颠慢摇加以配合,须臾,状如珍珠的小面疙瘩像泥鳅一样在你的手指间狡黠的跳跃、碰撞、亲吻。然后迅速倾进沸腾的锅里,那些珍珠便活了起来!

这时,你就可以加入翠绿的菠菜叶,然后再淋入一个鸡蛋液,眨眼之间,那鸡蛋的鹅黄,菠菜的翠绿,野韭菜花的张扬,腌肉丁的厚重,再加上番茄汁浓重的油亮汤色,疙瘩汤的野性和自然便瞬间从锅里迸发出来!

由于疙瘩汤入口绵糯,回味悠长,喝上一碗,暖心暖胃,所以最早的时候曾经为烧烤店里泛善可陈的主食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以至于到了烧烤摊上不喝一碗疙瘩汤就不算是吃了主食。

人们这才开始重视起疙瘩汤来,并把这来自于民间的疙瘩汤隆重的填上了酒店里主食的菜单。当然也有更加追求极致的,竟然用鸡蛋液代替水来拌疙瘩,那口感、色泽自然更胜一筹!

这疙瘩汤的绝配无疑是炸馒头片,咬一口炸的金灿灿的馒头片,脆生生,喝一口清香爽口的疙瘩汤,淡淡然。若再配以一碟重庆的涪陵榨菜,那真的是相得益彰,如高山流水般的惬意。

最近看了舌尖上的中国,我仿佛看到,我们临城的荤式疙瘩汤犹如一个脑袋顶上留着“小铲子”的少年,唱着激越、清冽的南调(南调,临城独有的一种曲艺,正在申遗),向华北大地走来,在我们燕赵大地乃至全中国树立起一座“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美食丰碑!

这次第,若不鼓腹而出,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