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亚细亚大观》收录五亭桥 当时的五亭桥上并没有亭子(组图)

五亭桥

白塔

天宁寺

你见过民国时期五亭桥、平山堂法净寺(大明寺)、天宁寺、徐园、史可法墓的照片吗?对历史感兴趣的市民余先生最近在查阅扬州史料时,就无意中在《亚细亚大观》等日本图集中看到了这些让扬州人眼熟的地方。这也为日军侵华新添了罪证。

《亚细亚大观》中有扬州照片

其实就是侵华情报机构

《亚细亚大观》是由亚细亚写真大观社(大连)编辑的一部记录亚洲(主要为中国)文化的照片集,涵盖风景、宗教、民俗、人物等多方面,照片旁边附有日文介绍摄影者、拍摄地、时间等。此套《亚细亚大观》共16辑,出版年代为1924年到1940年。

其实,在“九一八”前后,为大量获取中国情报,日本在我国成立了不少如“亚细亚写真大观社”或“大东亚写真社”这样的情报机构,派出大量情报人员以摄影的方式对中国全境进行全方位的扫描:城镇、乡村、车站、码头、名胜古迹、商业街、重要厂矿等,其拍摄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前所未闻。情报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就是将其拍摄的照片发表在“亚细亚写真大观社”下属的杂志《亚细亚大观》上,每张照片上都配有一张印有日文说明的标签,上有题名、拍摄地点、情况简介等。

在数千幅照片中,余先生发现,《亚细亚大观》第七辑第九回为《扬州及其附近》,收录了五亭桥、平山堂法净寺(大明寺)、天宁寺、徐园、史可法墓的照片,这些照片是由岛崎役治拍摄于1930年。

1930年的五亭桥怎么没有亭子?

可能当时因年久失修亭子残破了

记者发现,在《亚细亚大观》中,就有瘦西湖白塔的照片,照片一旁的日文介绍:“这座塔位于扬州法海寺。法海寺,今被称为莲性寺,始建于隋唐,重修于元朝。”

此外,《亚细亚大观》中收录了一张五亭桥照片,旁边附一段日文说明,写道:“五亭桥是扬州二十四桥中屈指可数的名桥。桥如其名,由五座亭子组成,水、树、楼像风景画一样错落有致,只要提到扬州的美景,它必定位列其中。传说清朝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座奇桥,多次乘坐画舫来此游览。如今其他的二十三座桥都已毫无踪迹可寻,仅仅留存这座五亭桥矗立在那。”可见,五亭桥在民国时期就已经闻名海内外。

但是,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这张1930年由日本人拍摄的五亭桥,和我们现在看见的五亭桥不一样,桥面上怎么光秃秃的,那么,上面的五个亭子去哪了?余先生推测,可能是年久失修,木结构的亭子历经风雨逐渐残破,为此,他还特意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有人曾在民国时期拍过五亭桥的照片,就少了两个亭子,其他的亭子也有一定程度的残损,还有人看过民国时期拍摄的1932年重修后的五亭桥的照片,可以清楚看见亭中央竖立着“重修五亭桥”的石碑。由此,余先生认为:“五亭桥重修前有几个亭子已经没了,所以,施工人员在对其重修的时候拆除了剩下的坏的亭子。五亭桥没有亭子的这一幕也恰巧被日本人用镜头捕捉到了。”

日军侵华再添罪证

日本人对扬州建筑素有兴趣

听闻民国时期的《亚细亚大观》里面收录了日本人拍摄的扬州的照片,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觉得并不稀奇,他说,这为日军侵华再添罪证。而在民国时期,日本人对扬州很感兴趣,不少专家学者、文人自发到扬州旅游、考察,通过文字或者相机记录下在扬州看到的河流、特产以及标志性建筑等,《亚细亚大观》里收录的这些带有历史印记的老照片,也对研究扬州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方方面面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记者 陶敏

作者:陶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