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从成都到汶川,尽情享受悠然休闲 - 成都旅游攻略

天数:4天 时间:5月 人均:3000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美食、摄影、人文、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成都
春熙路
熊猫基地
金沙遗址
青城山
安仁古镇
武侯祠
东郊记忆
宽窄巷子
四川博物院
浣花溪公园
杜甫草堂
锦里古街
汉昭烈寺
碑廊
天府广场
井香子
新都
工布寺
少陵碑亭
梅园
中山广场
孙中山铜像

发表于 2019-05-22 22:58

告诉我这次旅行:


成都市的口号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这里的美景、美食、美酒、美女,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吸引着众多游客。成都在人们眼中,是一座安逸、休闲的城市。其实,距成都东西南北一百公里的地方,仍然有贫困的山区农村,但这里也有著名的美丽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户外爱好者


1.出发前准备:

1。出行必备的身份证(学生证)以及各种有效证件、现金、信用卡。

2、相机、存储卡、充电器。手机、充电器和笔记本电脑(如果需要)。养成在包里放纸和笔的好习惯。这两个东西可以随时使用。

3。服装:成都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秋两季穿T恤加外套就够了。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0℃,要注意防暑。 5月至7月为雨季,出行时一定要带好雨具。

4、另外防晒霜、润肤露。还建议带墨镜、湿巾、一些感冒药和晕车药。虽然这些酒店都有牙刷牙膏,但还是建议自带。


2.交通:


1。机场巴士。

巴士时刻表:


2。机场地铁。

成都双流机场开通了地铁。您可以乘坐地铁10号线进城换乘地铁3号线。去武侯祠、春熙路、熊猫基地都比较方便。特别是在高峰时段,可以避免地面交通拥堵。
成都素有拥堵之称,所以能够乘坐地铁出行是最好的选择。


3。景区直通车
成都知名景点旁边都有景区直通车。每小时一班,发往熊猫基地、三星堆、金沙遗址、青城山、安仁古镇等偏远地区。省去了多次转账的麻烦,挺好的。


3。住宿:


一般可以一日游游览成都的景点,晚上入住成都。成都的住宿非常方便。几乎每个景点附近都有各种类型的酒店,住宿选择也很多。



4。食物:


我相信成都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都更痴迷于美食。在成都,吃不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气质。在成都,很多人说话时都会推荐新发现的美食餐厅。 ,这种趋势也促进了成都美食不断推陈出新、更新的能力。川菜作为八大菜系之一,以麻辣闻名。成都的大街小巷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餐馆。成都的小吃有很多,比如洞子口凉粉、铜锅香拉面、炭豆花、食油面、肥肠等。粉丝多得数不过来,而且价格还很便宜。


5。购物:


成都有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蜀锦,还有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它们有多种设计和颜色,并且质量上乘。是来成都购物的好选择。其中包括花瓶、咖啡具、花器、饭碗等也非常精美。此外,还有青城丝毯、挂毯、地毯等。如果喜欢喝酒,成都的泸州老窖、全兴大曲、水井坊等名酒也是爱酒人士的绝佳之选。选择。


6.最佳旅游季节:


成都最佳旅游季节是上半年的3月至6月,下半年的9月至11月。七月和八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7。行程:


第一天:锦里—武侯祠—集玉泰式海鲜火锅—成都博物馆—东郊记忆—德锦儿烤肉串;

第二天:宽窄巷子-路边-四川博物馆-浣花溪公园-杜甫草堂-成都吃货-春熙路;
第三天:卧龙大熊猫园-汶川水磨古镇;

第四天:龙溪。羌谷—达拉布庄园—返回;


DAY1:进入三国蜀地,金山繁华城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草化为灰烬。能够沉淀在时代洪流中的作品,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一道新鲜的风景。锦里古街,对于你我,对于时代,是岁月流逝中迸发出来的向往和活力。

锦里古街是武侯祠的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也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商业化的街道之一。看着熙熙攘攘的川西大街,可想而知一千多年前的锦里古街是多么的热闹。

现代版锦里古街刚建成时,很多人都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他们曾经以为,这条蜿蜒狭窄的街道再也无法重现一千多年前的繁华。事实证明,锦里古街不仅振兴了武侯祠旅游区,也为成都旅游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锦里的意思是“锦城故里”。锦里的街道两旁,雕花的木格窗、石雕的柱座、空中飘扬的长方形花边店旗、红灯笼。两侧灰墙黑瓦一字排开的建筑也给锦里增添了一丝复古的色彩。

在锦里幽峨,可以看到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房屋的屋檐、窗户、门都是仿古雕刻风格。它们复古又充满老成都的风景。 8 {IMG_8: Ahr0CHM6LY95B3VPBWCXLM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A1MDAWMDAWMDB3B3NAKNBMTDFV182NZFF9RTAUANBNP3BYXXV0B29YAW 乌达 ==/}

当你在锦里古街,浓郁的川西风味扑面而来,铿锵有力的声音传出,人们有一种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叫声,繁华的小吃摊,这一切都让你感觉到……当时的记忆涌动。

锦里古街的主题是三国文化和成都民俗风情。长长的街道继续书写着千年的商业传奇。如果把人头攒动的锦里古街定格为一幅写实画,那绝对是成都版的清明节。沿河而上的地图。

锦里与旁边的武侯祠相得益彰。古街上的建筑全部采用清末明初的四川古镇风格,一眼就能看出正宗的川西风情。川西散落的小建筑主要分为府邸、府邸、民居、客栈、商店、大戏台、包厢、桥梁、牌坊、骑楼、酒吧、茶馆、回廊、古井等。当你身处其中,你会有一种时光倒流的错觉。 。

与我们常见的商业古街不同,锦里古街鳞次栉比,商铺密度很高。长街上常常挤满了川流不息的行人,但游客走过后,地上却不见一丝纸的痕迹。景区的服务措施和能力,从碎屑、垃圾的清除就可见一斑。

倒一壶浊酒,捧一碗香茗,回到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三国主题区挂满了喜气洋洋的红灯笼,地面铺着冷色调的灰砖。两侧是由黑、白、灰组成的川西建筑。整体来看,与三国演义中所展现的阳刚之美是一致的。

马头墙、歇山峰、飞檐、二楼回廊、木墙、木裙,琳琅满目的低层建筑在时间的雕琢下散发着青春与活力。川剧演员和粉丝经常来此。川剧表演精彩。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川人骨子里有一种天生的叛逆心理。他们不责怪别人,常常充满激情地追求更好的生活。这个时期,精神的寄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李谷街随处可见出售福袋、香包的金铺。

1 {IMG_15: Ahr0Chm6ly95B3VPBWCXLM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AWMDAWMDAWMDAWMDAWMDAWMDAWMDATNFV182NZFFMF9BYB2M9YXV0B29YA WVUDA ==/}

脱掉商业街的外壳,锦里古街向人们展示了原汁原味的成都风情,狭长的巷子,华丽的石雕,精美的建筑,火热的气氛。时代变了,语言更新了,我们只能用寥寥数语来形容这盛大的场面...

人们一直抵制赤裸裸地包装在古老文化外壳下的强制消费。然而,在锦里古街上,精心经营的小店总是唤醒着成都人的欢乐,强调体验和参与,哪怕是一家小饮料店,也把文化服务发挥到了极致。

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怀念从前温暖的日子。在锦里古街上,或许一杯熟悉的老川茶,一场精彩的川剧表演,能让我们有机会丈量家乡的规模,了解家乡是什么样子。到了温暖的那一刻。

说到世界大势,分久则合,合久则分。三国故事犹如一条绵延千年的无尽河流,至今仍被世人津津乐道。最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之一是诸葛亮。诸葛亮的前半生过得悠然自得,受了师父三访草堂的厚恩后,劳累而死。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的杰出功绩,在成都市武侯区为他修建了武侯祠。 1 {IMG_19: Ahr0Chm6ly95B3VPBWCXLM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BUMDAWMDAWMDB3BGNLCDK4OERFV182NZFF9RTAUANBNP3BYXV0B29YAW 乌达 ==/}

锦里旁边就是武侯祠。武侯祠正门匾额为“汉昭烈祠”。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逝后,葬于此。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惠灵。按照汉制,有陵墓必有庙宇,汉昭烈庙的前身显主庙就这样诞生了。南北朝时期,后人在惠陵旁边修建了武侯祠。当时的武侯祠已成为文人墨客争相游览的旅游胜地。杜甫曾留言:“丞相祠堂何处寻?金官城外树多。”亘古不变的一句话。明朝时期,蜀献王朱淳认为“君臣合一”,于是将武侯祠与先主祠合二为一,俗称“汉昭烈”。寺庙”。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由于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相侯”,死后又被蜀汉后主刘禅追封为“忠武侯”,他死后,历史上称该庙为“忠武侯”。 “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全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寺庙,可见民众对诸葛亮的尊崇程度。

园内矗立着六块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东侧碑廊——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的祖碑。此碑为唐代著名宰相裴度题词,书法家刘公绰(刘公权之弟)手书,名匠陆健刻书。其书法、篆刻技艺堪称一流,因此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2 {IMG_22: Ahr0Chm6ly95B3VPBWCXLM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AWMDAWMDAWMDB3EJDPA0NFQTHFV182NZFF9RTAUANP3BYXV0B29ya WVUDA ==/}

殿内主广场的匾额为当代作家郭沫若题写。文笔苍劲流畅,一如诸葛亮的一生,心胸开阔,不卑不亢,聪明精明。

如今的武侯祠分为三大区域: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络绎不绝的游客常常挤满了这里。尽管公园里的石像、雕塑、牌匾已经历经了数千年,却没有任何老化的迹象。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为这里注入了无穷的活力。

先祖的刚毅和宽厚,对人的理解,对待学者的态度,呼应了伟大祖先的风格,是英雄的武器。武侯祠内有作者陈寿为刘备撰写的传记。白色的字迹生动地表达了刘备一生的坎坷历程,也为后人了解汉昭烈帝提供了直观的史料。 2 {IMG_25:Ahr0Chm6ly95B3VPBWCXLMMM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BXMDAWMDAWMDAWMDTTTATTATTANFV182NZFF9RTAUANBNP3BYXXV0B29YAW 乌达==/}

除了《先主传》之外,武侯祠的《前出师表》石碑也举世闻名。据说,岳飞率军攻打南阳武侯祠时,读到《出师表》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飞云写下了《前出师表》。成都武侯祠的《前出师表》石碑是根据岳飞的《前出师表》碑刻成的。它由20块长63厘米、宽52厘米的方形石块组成。

寺内亭台楼阁,竹影幽深。各种高饱和度的颜色完美融合。模糊的稀疏阴影中,隐隐约约能听到微风吹动枝叶的声音。置身其中,你躁动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长长的院墙伸向远方,仿佛没有永久的着陆点。斑驳的光影直接撞击在橘红色的墙壁上,《延禧攻略》的冷色调体现在每一张不经意的照片里。

武侯祠内绿树葱郁,幽静。偶尔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微风吹过,地上只留下七彩光影。

时值梦华,明媚的五月天总是让人想起甜蜜的田园生活。公园内松柏翠竹,小桥流水,清幽祥和。天上耀眼的太阳也不放过它的光芒,密密麻麻地照耀着这座千年古城。在古老的寺庙之中,游客们不自觉地被这份宁静所感动,希望时间能慢一点。

从武侯祠出来已经是中午了。成都有很多美食餐厅。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位于太古里的
集鱼·泰式海鲜火锅店。这家网红餐厅是成都最受欢迎的。排在美食人气榜前三名,口碑非常好。

来的时候正好是午饭时间,没想到餐厅门口已经挤满了食客。

等了一会儿,终于有空位了。这家店的主打特色是冬阴功锅汤。汤是用鲫鱼熬成的,加入柠檬草和椰奶。味道非常鲜美。喝此汤后,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和许多其他健康益处。

店里的服务员很细心。他们会给客人上汤、煮菜,也会帮客人点菜。

在餐厅点了一份两人套餐,有一大盘海鲜和一大盘蔬菜。份量很足,海鲜下面还放了冰块,保持新鲜。

可以看到锅底的秘制汤包。

服务员在汤里加入了新鲜的椰奶,让汤的味道有点酸辣。

3 {IMG_37: Ahr0CHM6LY95B3VPBWCXLMMMTY3RYAXAUY29TL3RHCMDLDC8XMDBHMDAWMDAWMDB3BMXZCTQ3Q3QTFFV182nrotauanb2M9YXV0B29ya WVUDA ==/}

这里的鲜虾值得推荐。这些虾上桌时都是活生生的。服务员会为客人煮熟,然后帮客人剥掉虾壳,挑出虾线。

店里的服务员很熟练,把煮熟的虾处理得很干净。

3 {IMG_39:Ahr0Chm6ly9kaw1nmdquyy1jdhjpcc5JB20VAW1HZLZLZEWMDAWMDAWMHDAWMHDAWX2NKUZMF9XXZY3MV8WX1MC5CGC/chjvyz1hdxrvb3jp ZW50/}

这款爆裂珍珠蛋糕是店里的网红蛋糕。当你打开包装时,它看起来会有所不同。味道非常好。

餐厅的小吃和甜品也值得推荐。如果两三个人来的话,可以选择餐厅的套餐,非常划算。如果来的话一定要早点来,不然还要排队哦~

成都博物馆位于市区天府广场西侧。主楼有南楼、北楼。北楼是博物馆的主要展区。一层为大厅、放映室、特装展厅。地下一层为人与自然专题展览。地上二至三层是华中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展示的古代篇章,四楼是现代篇章和民俗篇章,五楼是中国皮影展,向人们展示了成都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来到博物馆一楼的专题展厅,迎接你的是一种神秘而灵性的氛围。 5月初,成都博物馆汇集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美国、日本、葡萄牙等7个国家的珍贵古代文物和文物。现当代艺术以东西方共同的蛇与龙为主题,打造了一场令世人瞩目的重磅展览——《灵蛇传奇》。

自古以来,蛇因其独特的性情一直受到人类的尊敬,对蛇图腾的崇拜也很普遍。就中国而言,从伏羲、女娲创造人类,到龟蛇玄武融合、蛇十二生肖,再到家喻户晓的蛇仙白素贞,蛇的形象都是最生动立体,又灵动多变。

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蛇,样子凶猛,距今5000年至3000年。这条铜蛇在祭祀活动中被用作祭品。即使历经千余年,仍能从其氧化的体表一睹蛇形的威严与庄严。尽管许多人害怕蛇的力量和危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祖先一定在创作蛇形艺术品时获得了巨大的乐趣。

与中国人心目中蛇的图腾形象相比,蛇在国外被赋予了威胁、保护、吉祥等作用。在《灵蛇传奇》参观期间,看到了来自各国的蛇形雕塑、绘画、陶俑等。蛇的多重意义可以在艺术作品中直观地感受到。

这个双头蛇神陶俑挺有趣的。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蛇的力量来自神灵。人头蛇神体现了人与神的联系。此双头蛇神出土于五朝时期。该俑为蛇身,两端各有男头、女头。两者通过蛇神相连,与伏羲、女娲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

三星推荐的青铜人。许多外国学者认为,古代蜀人看起来像外星人。原因之一是三星推出了祖传面具和人头竖起的耳朵和大菱形眼睛。三星推荐Discovery也意味着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从超自然的艺术氛围出发,前往二楼花清津关城先秦南北朝展厅,感受天府之国发展的起点。

通过展示先秦时期出土的祭祀器物和生活用具,人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成都历史文化的丰富。展柜中描绘的古蜀生活场景,瞬间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遥远的先秦时期。

先秦石犀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东侧,照片中看不出石犀的高大,事实上,石犀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达8.5吨!据古籍《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这件石犀可能与李冰治水有关。这个石犀也是成都博物馆中的镇馆之宝。

经穴漆人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但从外形来看,却有些现代社会赋予外星人的艺术形象。经穴漆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全身只有14厘米长,裸身直立,并用髹黑漆涂满整个身体。

靠近观察,经穴漆人身体表面绘有纵横交错的经络线,连接处以原点标识穴位,能够辨认的穴位有117个,在不同部位还阴刻“心”、“肺”、“肾”、“盆”等线刻小字,是先祖对经络医学的深刻认识。

先秦时期,戈是最重要的作战兵器,久而久之成为战争的代名词,但戈表面以蚕纹做装饰的实不多见,成都博物馆中陈列的蚕纹铜戈是为数不多的蚕纹青铜器。众所周知,古蜀族的先祖之一被称作蚕丛氏,这也是为什么在成都地区出土了蚕纹铜戈的原因。

茫茫华夏大地,文明的圣火千古未绝,时光的碎片决绝地从指尖的缝隙溜走,只有留存于世的文物遗迹带我们触摸最真实的过去,而在这过程中,博物馆无疑是最接近历史的地方。

每一座博物馆都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容纳了华夏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走过绵长温情的古蜀之地,川蜀之地掠过的每一条生命轨迹都值得铭记与称颂。

沈从文曾说过:”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故乡之于游子,犹如坚强如你我心中的软肋,面对湿润温柔的水乡,常常流下感动唏嘘的热泪,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成都。

近年来,成都几乎年年飘在新一线城市的榜单,但与其他一线城市不同的是,成都没有为了生命而不停奔跑的压抑感,也没有被时代裹挟的随波逐流,几十年来,默默守护着属于天府之国的固执与坚持。也正因如此,才铸就了成都人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怀旧感,宽窄巷子、锦里、东郊记忆等,每一个地方都代表了成都人关于记忆的一串串故事。

来成都,很多文艺青年会选择到东郊记忆走一走,在这里可以为疲倦的心灵找寻舒适区,暂时抛却生活的压力、暂时忘记对未来的不安,在旧时光里走一走,直到这座城市的热情渐渐褪却。

东郊记忆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二环东路,与北京的798艺术区相仿,都是脱胎于旧工厂的文创产品,在时尚因子的点缀下成为这个时代最熠熠闪亮的风景线。

东郊记忆前身为原红光电子管厂,是经苏联时期的建筑改造而成的“工业范”音乐公园,在电子管厂退出历史舞台的岁月里,怀旧的成都人仍然念念不忘,推动了东郊记忆的诞生。

穿梭在景区的大街小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业味十足的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红砖厂房、火车头和铁轨,墙体表面是文艺范儿十足的音乐主题涂鸦,身处其间,不自觉地被浓郁的艺术气息所感染。

没有遇见东郊记忆之前,很难想象音乐与工业的碰撞会激起怎样的化学反应,而东郊记忆却生动地诠释了二者融合的画面。

如果说音乐是东郊记忆的ace,那么美术、戏剧、摄影、美食、老房子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疲累的人们可以在音乐文化体验式消费场馆享受艺术生活,也可以在复古风的咖啡馆内品尝香浓的咖啡,还可以在文艺创作交流园区与大神切磋技艺,生活变得更加精致美丽。

当然,在类似于东郊记忆的工业游创意园区游玩,最有趣的莫过于欣赏几十年前的墙画与口号。驻足于上世纪的墙画前,通俗易懂的口号至今仍振奋人心,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标语鼓舞了亿万中国人参与到建设新中国的大潮中,这些作品的存在为下一代年轻人提供了了解过去的契机。

东郊记忆是有灵魂的,创作者们没有脱离原有的环境背景,反而在现有的设施条件上迸发出令人欣喜的灵感。街头巷尾处处都是利用旧铁桶创意而成的机器人雕塑,这些雕塑身着上世纪最流行的军工帽,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引得游人称赞连连。

作为成都赫赫有名的音乐文化基地,这里几乎每天都会有音乐演出和艺术展,不少人不辞辛苦只为欣赏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众所周知,成都有着令人艳羡的明星资源,在选秀火热的十几年前,曾诞生了张杰、张靓颖、李宇春、李易峰、戚薇、郁可唯、张嘉倪等人,东郊记忆的手模墙留下了不少成都籍明星的印迹。

裸露在空气中的废弃工厂昭示着有关成都的60年代记忆,时光会老,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永远不会停歇,时至今日,这里已经变成了90后和00后的网红打卡地,只有经过岁月筛选的精品才能成为心之所往的经典。

苍老,是东郊记忆带给人们的第一感观,厚重,是东郊记忆送给世人最珍贵的回忆,这里留刻着成都人最质朴的过去。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值得铭记,只是岁月总会无情地抛下尾端的事物,但那段记忆同样刻骨铭心、念念而不能忘。

得劲儿闷烤肉串是成都2018年成都大众点评必吃榜唯一入选的烤串餐厅,餐厅只有在晚上营业,不止是周边的百姓,很多游客都会专程前来。

晚上我们来到了位于橡树林店的这一家得劲儿闷烤肉店,在餐厅里面和外面都坐满了吃饭的客人,很多人还在排队等着,成都的网红美食店生意就是好啊。

得劲儿闷烤肉往往需要花一两个小时排队,因为很多人在这里不仅是吃,更多的是喝着啤酒聊天,这些人往往是不醉不归的。

得劲儿闷烤肉最大的特点就是无烟烧烤,“闷烤”有一个很大的焖炉,这种烧烤的方式很少见,所以第一次来的人往往会在闷炉旁看一看,甚至拍个照来晒一下朋友圈,闷炉中有架子,里面挂着各种烧烤的美食,这种烧烤方式无油烟,也更加健康。

有位置坐下后,服务员先上了这一道特色的“抖音泡凤爪”,这是店中的招牌菜之一,里面的汤汁是用柠檬配置的,凤爪的味道吃起来非常甜美。

很多爱喝酒的人都喜欢吃这一道特色菜,酸甜不油腻。

这里的烤串份量很足,而且食材都很新鲜,每一个铁钎也都制作的很精致。店中的啤酒也都是进口的啤酒,种类很多,而且还有适合女孩子喝的口味。

最爱吃的还是烤羊小腿,这里的羊肉一点膻味都没有,外焦里嫩,非常入味。


DAY2:被水孕育的城市,有脍炙人口的诗篇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任何事物都有幻灭消亡的一天,留存在世间的印迹或许才是生命的延续。提到成都,人们通常会脱口而出“宽窄巷子”四字,这里本是清政府为生活在成都的满蒙八旗修建的满城,随着清政府的没落,宽窄巷子方才演变为今天的模样。

宽窄巷子,顾名思义,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组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清政府执政时期,宽巷子名为兴仁胡同,窄巷子名叫太平胡同,井巷子叫如意胡同(明德胡同)。

民国三十七年,城市勘测工作人员将宽一些的巷子定为宽巷子,窄一些的定为窄巷子,有井的定为井巷子,宽窄巷子由此而来。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成都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即便如今的成都早已跻身中国新一线城市,生活本应是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而成都却呈现出与北京上海一众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风貌。

“掏耳朵”从侧面验证了成都的慵懒,对于大多数习惯于怀旧的人来说,掏耳朵、剪头发、蹦爆米花等老手艺象征着充满人情味的老时光,曾经无比熟悉的画面渐渐湮灭于时代的洪流中,而在宽窄巷子乃至成都,随处可见闭目养神的人们把耳朵交给手艺人,经历由外到内的洗礼,这种独属于成都的“小舒服”俨然成为成都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生活慵懒,宽窄巷子却一刻也未停下前行的脚步, 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方面一直居于全国前列,一张小小的名片竟也藏着黑科技,扫描二维码可以体验宽窄巷子的全景VR,为人们呈现了一个立体、丰富、多面的宽窄巷子。

在很多眼中,宽窄巷子只是一座怀旧的城,而对于成都人来说,宽窄巷子只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家园,这里仍然生活着两千多土著居民,绵延悠长的街区只是记录成都记忆的载体,包括成都人最喜欢的川剧、美食、铜人、老房子……

回望成都的老巷子,处处散发着老北京胡同的闲适,这就要说到宽窄巷子的前世今生了。

康熙五十七年,平定了准格尔叛乱后,清政府命千余兵丁驻守成都,修建少城(满城),用于生活在成都的满人贵族居住。随着时间的推移,少城的老城墙、金水河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颇具京味儿的老巷子和四合院,可以说是成都“千年少城”的最后遗存。

每一条商业步行街都有一条文艺躁动的心,宽窄巷子也不例外。街道两旁拥有众多创意十足的概念店铺,人们可以在这里给未来的自己寄去一封信,也能在许愿墙上写下朴素的愿望,为人们留下一段值得纪念的回忆。

自古以来,这座有着瑰丽文化的历史名城便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忘却成都数十载,因君未免思量,难怪人们会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宽窄巷子根据建筑形态分为不同功能区,宽巷子恍若裹着披着沧桑外衣的老者,窄巷子更像是热衷文艺的青年人,井巷子则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真实的花重锦官城。

拴马石是宽窄巷子标志性建筑物,对于灵山秀水的天府之国来说,马的出现无疑是伴随着北方文化移植而出现的文化符号。拴马石位于窄巷子32号门头的老墙上,也是宽窄巷子仅存的三个拴马石之一,虽历经百年沧桑、风化斑驳,仍能从其神态、眼神中窥见马的坚毅。

宽窄巷子最大的优点在于兼容并包,既有传统的川西民居,也有近代西洋建筑,街上的行人也不拘特定的发束穿着,处处体现着开放成都的胸怀。

老成都人遵循着规律的生活作息,就像一位固执的耄耋老者,每天七点过后,宽窄巷子的茶馆渐渐香茗满杯,即使几百年的光阴走过,这一习惯仍未改变。刹那间豁然开朗,流动的况味人生中,只有不变的老味道才能令人心安。

马路边边麻辣烫在很多城市都有,但最正宗的还是属成都了。马路边边在成都串串香热门榜排行第1名,可谓是非常大众,在这里花几十元就可以吃饱并吃好。

中午来到了致民路上的马路边边,在成都吃也是一种享受,马路边边的设计也是店里的特色之一,充满了浓浓的时代感,让人感觉回到了童年时代。

来马路边边吃饭的年轻人居多,店中的小桌椅好像我们幼儿园时候在吃小餐桌。

马路边边的串串是按照价格来收费的,五毛钱一串,荤素可以自己选择,吃饭后服务员会数客人吃了多少串。

店中的服务员很勤快,看到那个串不多了,就会从厨房在端上一盘。

马路边边的锅底有经典锅和红油锅,成都人爱吃红油锅,因为比较辣。经典锅属于微辣的,如果不敢吃辣的话建于选择微辣的经典锅。小料是油碟,如果是北方人想吃麻酱料的话,这个还真没有。

冒菜是店里的招牌,冒脑花、冒苕粉、冒牛肉、冒千层肚等都值得推荐,建议荤素搭配一起吃,此时喝上北冰洋汽水或者冰镇啤酒就更美味了。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深邃幽暗的长廊的话,那么博物馆就是通往这条长廊的列车,不仅可以欣赏沿途的浩瀚文明,还能饱览一个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川博物馆始建于1941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新馆位于成都市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内,是一座承载了四川省厚重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四川博物馆共有三层,第一层为汉代陶石艺术展、多功能厅会议接待室;第二层为巴蜀青铜器展厅、陶瓷精品展厅、书画馆、张大千作品展;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文物馆、万佛寺石刻馆、四川民族文物展、工艺美术馆、百年四川馆。

素三彩瓷是明清两代盛产于景德镇的彩瓷品种之一,四川博物馆收藏有清朝康熙年间的素三彩龙纹盘,雍容华贵,即使在物质生产极其发达的今天也是值得叹服的艺术品。

金地粉彩佛像是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艺术品,距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由故宫博物院调拨至川博。虽历经百年的风雨侵蚀,佛像表面仍旧熠熠生辉,胸前的璎珞与串枝莲衣依然楚楚动人。

在生产力还不算发达的古代社会,人们的审美标准却丝毫不落后于现代人,宋朝时期彩瓷还处于混沌原始的状态,明清时期,彩瓷应运发展,制造技术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

青花五彩十二月花卉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产自清朝康熙年间,花卉杯一套共有12件,分别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并随季节更改杯面的花卉图案,颇有些文人雅客的韵味。

我国古代陶瓷技艺堪称世界一流,川博中典藏的唐代青釉镇墓瓷俑,则代表了古代陶瓷雕塑的辉煌成就。唐代青釉镇墓瓷俑为高岭土烧制,长约47.5厘米的瓷俑却立体地展现了武士的人物特点,怒目圆睁、面部丰盈,威严之下倒多了一丝诙谐的气息。

博物馆还为人们真实的再现了川蜀地区制瓷制陶的景象,方形火窑是旋转定型的器具,很难想象如此简陋的环境下,竟能产出美轮美奂、令人称奇的艺术品。

巴蜀青铜器是四川博物馆的神来之笔,当我们默立于巴蜀先民赠予后人的宝贵遗产前,自豪与钦佩油然而生,虽然川博的巴蜀青铜器只是万千青铜器艺术品中的一部分,却为人们刻画了一幅辉煌灿烂的艺术画卷。

巴蜀青铜器在夏商周青铜文化的交流中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但这一艺术成就在史书记载中却是一片空白,埋藏于厚土的巴蜀青铜器无疑为人们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 这一鼎西周的象首耳兽面纹铜罍是盛酒器,但制作的及其精美,这也是从四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战国凤鸟纹铜鼎1980年出土于四川新都马家公社槨墓,表面略有霉斑,依旧难掩青铜器的精美别致,三条凸弦纹将整个盖面纹饰分为四层,堪称纹饰艺术的活用典范。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川渝多地出土了大批巴蜀青铜器,从新繁水观音、巴县冬笋坝、昭化宝轮院、彭州竹瓦街、成都羊子山、成都百花潭,到重庆涪陵小田溪、新都马家乡、广汉三星堆,甚至在与川渝相邻的陕西省、湖北宜昌等地也发现了大量的巴蜀青铜器。

除了精美华丽的生活用具,川博同样典藏有四川少数民族服饰,以及其他佩饰、吊坠、香囊等,成为后人了解古代少数民族习俗文化的平台窗口。

凉山州彝族古餐具是彝族漆器文明的滥觞,图案繁复多变、选材用料考究,为我国漆器艺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川博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彝族漆器,这些漆器大多只有皇室和达官贵人才能使用,十分珍贵。

春风又绿浣花溪,掩映于花丛之中的四川博物馆横亘于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时空,一件件精美稀缺的文物,为人们展现了天府之国昔日的荣光。

情针意线绣不尽,鸳鸯枕;翠竹泣墨痕,锦书画不成 。蜀绣的繁荣,为成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从战国至唐代,织锦业十分发达的成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丝织业的中心城市之一,一度成为古丝绸之路的主要源头。

朴实的川蜀人用流江的水漂洗制作而成的蜀锦,使其光泽更加鲜亮饱满,《益州记》记载:“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其文分明,胜于初成,他水濯之,不如江水也。”美丽的织女们将蜀锦绽放于流江之中,纷繁美丽的图案犹如盛开的花朵,久而久之,漂洗丝织品的河流便被称为浣花溪。

从四川博物院出来,步行不远就是浣花溪公园,放眼望去园中一派生机勃勃之景象,葱茏茂密的绿树散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因子,更难能可贵的是,与成都的湿热天气不同,浣花溪公园是一种开阔的、豁亮的舒适感,空气中漂浮着令人心醉的土香气。

从浣花溪公园正门进入,依次来到“竹林七贤”雕像、三曹像、三苏像、屈原与李杜像、诗歌大道,绿树青草做衣裙,一池湖水做凝眸,将一幅成都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成都自古以来便与众多大文豪颇有渊源,坊间也有了唐代“天下诗人皆入蜀”、宋代“梦中重到锦官城”,众多词人描绘地与成都有关的文学作品多达上千个,苏辙还留下了“蜀都富乐真当惜”的感慨。

提到浣花溪,各中渊源,不得不提的一位历史名人便是杜甫。当年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与家人历经万难来到成都,定居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的茅屋,被人们称作“杜甫草堂”。杜甫对浣花溪融入了无尽的感怀与喜爱,并写下了“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千古绝句。

成都的淡雅闲适是用一首首唐诗,一阕阕宋词堆砌而成的,看似与现代化都市带来的流光溢彩大相径庭,实则气脉相通。

匆劳的生活似乎蒙蔽了我们欣赏美的眼睛,即使面对着茂盛的繁花仍旧无动于衷,浣花溪公园则唤醒了人们久违的愉悦感,徜徉其间,溪水潺潺,曲径通幽的深处是一片茂密的丛林,与唐诗宋词中表达的闲云野鹤之情遥相呼应。

慵懒仿佛是刻在成都人骨子里的特质,以至于在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宋词中便有描绘,浣花溪公园也完美地继承了这份闲适,玛瑙色的湖水与小岛似的花园相映成趣,雅趣与情调自成一派。

公园内每个角落都能看到诗歌的存在,从诗歌大道到诗歌小径,从世人雕像到诗歌石碑,文风昌盛,置身其中的人们不自觉地被或华丽、或质朴的诗词所打动。

旅居成都四年的杜甫创作了无数佳作,其中最为知名还要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出了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浣花溪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将中华文化精华——诗歌,作为公园的灵魂核心。

杜甫对浣花溪融入了无尽的感怀与喜爱,并写下了“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的千古绝句。浣花溪只是一条普通的河流,这条溪水犹如一位窈窕淑女,呈现出婀娜多姿的姿态,由于有了杜甫草堂以及从草堂写出的千古绝唱的诗篇也让浣花溪拥有了萦绕不去的美丽。

冯至曾说过“人们提到杜甫的时候,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忘不了成都的草堂。”成都,一座拥有三千年文明历史的古都,自古便有“天府之国”、“蜀中江南”、“蜀中苏杭”的美称,一文一武的杜甫草堂和武侯祠,是成都最靓丽的两张名片。

当年,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来到了成都,并在朋友的帮助下,暂居于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的茅屋内,为了感念杜甫的文学成就,后人称之为杜甫草堂。

寄居成都的四年是美好的,同时也是短暂的四年,友人的离世让他失去了成都的唯一依靠,只得携妻儿辗转多地,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赘述,每每看到杜甫那瘦削的雕像,与他笔下的铮铮铁骨形象相去甚远,生活对他的考验不仅来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无奈,更有对民族前途的担忧。

茅屋落成后,杜甫自称为“成都草堂”,他在诗中描绘的“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地方便是成都草堂。由于杜甫曾经被授予“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名衔,人们也称之为“杜工部”,杜甫草堂中的“工部祠”便依此而来。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在风雨侵蚀中荡然无存。此后的岁月里,后人为纪念杜甫,草堂几经毁建,规模最大的还要数明朝与清朝嘉庆十六年的两次重修,基本奠定了如今的杜甫草原的雏形。

荒江结屋公千古,异代升堂宋两贤”,宋朝时期对杜甫的推崇达到全新阶段,以致在清朝时,人们将黄庭坚、陆游像一同配祀于工部祠杜甫像两侧,因此,工部祠也有三贤堂的别称。

在工部祠旁有少陵碑亭,其中树立着“少陵草堂”石碑,遒劲的笔力将“少陵野老”杜甫铮铮铁骨的一生表现地酣畅淋漓。而有趣的是,这座石碑是由雍正爷的十七弟果亲王允礼所书,十分珍贵。

如今的杜甫草堂仍保留着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时的布局,按功能区划分为文物景点游览区(草堂旧址)、园林景点游览区(梅园)、服务区(草堂寺)。绕过少陵碑亭就来到了杜甫真正的“家”——茅草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正是在这座茅草屋中创作了千古流传的佳作,虽然这座茅草屋是依据史料重建的旧址,却让后人更直观地感受到杜甫身处逆境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小桥流水、树影婆娑的盆景园内是中国典型的园林建筑之一,假山、凉亭、楼阁、丛林等尽显杜甫草堂的清幽雅致,在如此这番光影之间,不禁令人想起杜甫生前所经历的旧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生最瞩目的成就即为上千首文学佳作,“诗词游”也成为杜甫草堂的精华部分之一。“杜诗书法木刻廊”始建于1999年,馆内收藏有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的真迹,均由楠木雕刻而成,因其在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方面堪称上乘作品,因此便有了“四绝”的美誉。

杜甫草堂博物馆,馆中用文字图片和实物的方式向世人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座高扬杜甫精神的纪念碑,也是一块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穿行于针砭时弊的词海之中,人们的思绪也不自觉地飞往由盛转衰的唐朝。“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杜甫寄居成都的几年间,通过与川蜀老百姓的亲密往来,其艺术创作达到又一个高潮。杜甫的一生很崇敬李白,并写过很多诗篇来赞赏李白,他们的友谊也是中国诗歌史上隽永的话题。

杜甫的一生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生于盛唐时期的世家大族,在人生的最后段旅程邂逅成都,留下了令世人啧啧称奇的诗词,也为成都留下这古韵奇风般的杜甫草堂,在辉煌灿烂的成都文明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成都,很多街道巷弄中都有很多美食店,尤其是一些有特色的饭店,如果赶在饭点来,排上两个小时队的话,一点都不奇怪,我们来到位于新民路的这一家成都吃客正好是晚上六点半,排队等了将近两个小时,可见这家餐厅受欢迎的程度。

成都吃客是一家成都经典川菜饭店,很多人来成都甚至会专门来这里打卡吃饭。

成都吃客的装修环境很文艺,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成都特色的图饰。

可爱的熊猫也成为了成都吃客的代言人。

在成都吃客有三大招牌菜:纸上焗鲜鲍、特色烤鱼片(配酸菜鱼汤)和裸奔坨坨虾,裸奔坨坨虾用签子串着被去掉了虾线,服务员会在上面浇上一层滚烫的油,鲜虾立马就变为了红色,有了辣油和辣椒的相伴看上去似乎很辣,但吃到嘴里却很鲜嫩。

虾壳被去掉了,在虾的底部还有可以吃的芋头,软软糯糯的。

成都吃客著名的特色烤鱼片,这是一鱼两吃,鱼头和鱼尾加上酸菜粉丝用来做汤,味道有点就像酸菜鱼,汤是酸辣的味道。

鱼片和菠萝一起烤出来的,混合了鱼肉的鲜美和菠萝的清甜,这道菜吃起来非常软嫩。

成都吃客的创始人吴海江秉承着“让更多人知道川菜不止于麻辣,还有更多美味”的不变初心。也让每一道菜品和每一位食客的体验得到了品质保证,的确值得推荐。

春熙路或许是成都最繁华的地带之一了,如果在成都乘坐地铁的话,在春熙路就有一站,地铁每次经过春熙路的时候,在这里都会上下很多的人。在春熙路,游客看到的是成都的繁华和挑动的商业脉搏。

在春熙路,无论你是男女老幼,公司的老板或是普通蓝领,在这里都不会让你空手而归,因为这里不仅有高档的消费,也能满足缺钱人的购物欲。

"春熙路"的名字取自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熙来攘往,如登春台。" 这句话所描绘的正是春风和煦,百姓熙来攘往,一派繁华太平的景象。的确,在春熙路无论是春秋变幻还是风吹下雨,始终都是人来人往,永不间断。

其实春熙路上的四段并不是在一条直线上,是错位的,所以也没有形成十字街头,车辆无法开进来倒也增加了步行的方便。很多人来这里除了购物外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坐在街边的某家美食店靠窗的位置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看着窗外的红男绿女,因为成都的春熙路也是一处美女经常出没的地方。

成都春熙路分为东西南北四段,连接这四段的是中山广场,在广场中央的是孙中山铜像,这座铜像已经成为了文物,它的存在也让这条街不至于显得过分商业化。

如果你来到成都,一定会羡慕成都人,因为在这里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美食、美景和美女,在春熙路也体现了成都的世界时尚范。

春熙路最早的修建还是当时四川省军务总督杨森建议的,修建的时间是1924-1925年。成都的街道大大小小上千条,每一条都拥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有人说,在某条街道上的人,如果住久了,身上也会带着那条街道的气质。可见一方街道也影响了一方人。

在春熙路上还有一个地标建筑,就是这个趴在大楼上的大熊猫,在路下面行走的人们只能看到它的大屁股,如果想看到它的真容,可以乘坐商场的电梯到顶楼,很多游客也会专门来这里和可爱的大熊猫来合影留念。

成都也是全国最难行走的城市之一,因为外地人很容易找不到路,有人说成都的建筑给人的印象模糊不清,没有体现出历史传统和地域特色,其实在成都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用心去感受,这种感受要比单纯行走的意义大得多。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在暮色之中,古老的生活方式正逐渐逝去,望着成都的天空,路的一边仿佛是昨天,另一边又是未知的明天。


DAY3:卧龙“熊猫故乡”,看萌萌可爱的熊猫宝宝

说到我国的国宝,人们一定会脱口而出“大熊猫”,随着我国对大熊猫保护与饲养工作的逐渐成熟,许多城市的动物园都会饲养几只大熊猫,欣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不再是一件难事,但看着动物园形单影只的熊猫,内心难免有些不忍。

于是,很多游客来成都旅游,都会来到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看一看。在来之前很多人会疑惑,这里的大熊猫与动物园的熊猫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全球共有野生大熊猫1864只,卧龙拥有150只,占全世界总量的10%;全世界圈养大熊猫共有四百多只,卧龙拥有二百多只,占全世界总量的60%。其次,卧龙中华大熊猫苑是唯一坐落于大熊猫原生保护区的熊猫基地,植被覆盖率高达98%。由此说来,卧龙堪称名副其实的“熊猫故乡”。

熊猫本来自于大自然,或许只有在真正的家园才能看到熊猫最真实的模样,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不远千里来卧龙看熊猫的原因。

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得卧龙熊猫基地严重受损,此后,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无私援建,由大熊猫饲养繁育参观区、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区、野外放归区三部分构成。

目前开放的繁育参观区由大熊猫成体区、亚成体区、幼体区组成,5岁及以上的熊猫称之为成体大熊猫,亚成体大熊猫则处于幼年与5岁之间。熊猫宝宝们在大自然地怀抱里欢乐地玩耍,它们的一举一动都能萌化世人。

萌萌哒的大熊猫作息时间十分规律,和人类一样,中午的美容觉是必不可少的,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之间,除了活泼兴奋的个别熊猫,其余熊猫宝宝都会集体午休,所以,游览时一定要避开这个时间段。

生活在这里的大熊猫没有一刻不在释放萌态,平日里除了休息,成年熊猫便会在山林里觅食、玩耍。别看熊猫宝宝天生一副小短腿,它们最大的爱好竟然是爬树,蹬蹬几个健步便飞跃在树杈之间,实在教人不得不喜爱。

刚睡醒的熊猫宝宝抓着树干强打精神,呆滞的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远方,不知道是对拍自己的人感到好奇,还是想吃对面的竹子。

熊猫生活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妥妥地游乐园,园子里有秋千、圆球、梯子、城堡屋,悠闲自得的熊猫宝宝要么和同伴一起玩耍,要么成群结队地掰竹子吃,看着它们享受的样子,一旁的我们也艳羡不已。

5岁以上的大熊猫渐渐变得不喜活动,大多数时间只是静静地坐在草坪上发呆,或者趴在木板上打坐,有时也会慢悠悠地和其他熊猫打个照面,即使面对着好玩的秋千也不动声色,厚重的后背看起来格外惹人怜爱。

亚体大熊猫比较活泼,性情也比较多变,可能管理员的一个大大的拥抱就能引得熊猫温顺乖巧,也可能因为没有得到喜欢的食物而躲在树后生闷气,看到同伴来了又能开心地在草地里打滚,逗得一旁的我们忍俊不禁。与人类相似的是,熊猫也需要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只有在大自然的家园中才能释放自己的天性与魅力。

在汶川有一座水磨古镇,这里集聚了汉藏羌民族文化的精华,还封存着大自然原始生态的元素,轻盈的寿溪河水缓缓的流动着,闲适,悠然,令人赏心悦目,充满了原始风情的这座古镇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曾经的地震灾害破坏了这里,时光飞逝,治愈心殇最好的办法便是背负着对未来的期冀勇往直前,用发展的新芽遮盖伤疤,用灿烂的人生繁育枝叶,让经历伤痛的人们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新生活。

水磨古镇的诞生是汶川地震涅槃重生的一个缩影,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羌人民居,一幢幢宏伟别致的汉族牌楼,一串串鲜艳活泼的红灯笼,都向世人昭示着汶川重生强大的生命力。

禅寿老街集中了汉、藏、羌民族建筑的精华,汉藏羌的文化在这里融为一体,和谐而生动,亲切而自然。

水磨古镇地处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便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因此便有了“老人村” 的名字,后更名为水磨镇。自古以来,水磨镇便浸润在内地风情与藏羌文化当中,不同文化在小小的水磨镇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不同于其他古镇景区,朴素的老百姓就生活在水磨古镇当中,居委会、民居宅院等与景区的建筑风格相辉映,从这个角度来说,水磨古镇是脱胎于真实生活的人间乐园,而不是嫁接在文化噱头中的乌托邦。

青黛色的远山是水磨古镇的天然屏障,鳞次栉比的南粤建筑是水磨古镇绚丽的风景线,熠熠飞扬的招牌幌子是水磨古镇流动的风情,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隐没多年的世外桃源。

万年台是表演戏曲的地方,始建于明朝万历25年,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汶川地震过后,依照原样修复重建。雕梁画栋的戏台不时地响起悠扬的婉转之音,坐在戏台下的人们也不自觉地成为了戏中人。

街道上还能看到成四川的传统手艺,一蹬一磨,颇具年代感的气息扑面而来,老匠人们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立刻便能唤醒儿时的美好回忆。

绚烂的油纸伞笼罩在悠长的街巷之间,褐黄色的川蜀建筑点缀在茫茫原野,靠近房屋的地面因湿热的天气生出绿色的霉斑,真实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水磨古镇在地震前是典型的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区域,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震后由发展第二产业转变为第三产业,老百姓的生活也如这火红的灯笼一般节节高。

古镇售卖的商品皆为当地特色产品,菌菇、少数民族服饰等等,是具有独特意义的纪念品。

朴素的羌族老妈妈坐在自家摊位前,色彩艳丽的丝线在手中变幻为灵动的花朵,深邃的眼眸满是对家乡的热爱,慈爱的目光似乎有着能令人感怀的魔力。

“春风阁”是水磨古镇的核心建筑,融合了藏羌汉民族建筑特色的精华建造而成。从底部仰望春风阁,高耸入云的阁楼呈砖红色,细节处则体现了浓郁的宗教与藏羌文化。

涅槃重生后的水磨古镇有了更沉稳的历史底蕴,每一片砖瓦下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每一棵老树下都有一种传世的精神。

穿过写满民族文化的古镇街道,望着明万历年间的戏台楼阁,耳畔潺潺而流的溪水做歌,空中盘旋的鸟儿和声。登临远眺,仿佛一眼万年便是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踏歌走来,满眼尽是对壮丽山河的崇敬与自豪……


DAY4:川西有个不知名的小县,居住着古老的羌族

如水的时光里,总有人习惯于诗里听潮、画里闻香,而后人却在半信半疑的目光里寻找先祖临摹的岁月静好。古籍中记载,成都市汶川县有一座古老的羌寨,这里的人们以神秘的图腾作为精神信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闭塞的村寨不受外界干扰,俨然一座文人笔下的世外桃源。

从汶川县城穿过一片片连绵的群山,十几公里的路程便来到了这个神秘的村寨——羌人谷。

初听羌人谷,脑海中竟浮现出金庸笔下类似于桃花谷这样的绝境,是武林高手隐居避世的地方。还未行至村中,细密的石片铸就的房屋逐渐映入眼帘,靠近村寨门口,羌族特有的石雕林立两旁,神秘气息扑面而来。

羌人谷内的阿尔羌寨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时川蜀贸易发达时,这里曾是著名的茶马古道西北线,也是唐宋时期著名的八大景致,历史文化、经济贸易、山水景色共同铸就了底蕴深厚的羌人谷。

而在羌族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群之一便是“释比”。羌族人除少部分信仰藏传佛教,其余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释比正是承载着人们对万物生灵的崇拜的介质。

为了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羌族文化,村寨中树立着中英文科普牌。释比在羌族群体中拥有崇高的地位,是从事宗教活动的神职人员,也就是祭师,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是通往神秘万物的不可思议的力量。

说到羌人谷,不得不科普生活在这里的羌族。羌族源于古羌,早先是人们对古代人们对居住在祖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泛称,东周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如今的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地区。

绵延两三公里的羌族民居大多依山势而建,外部采用细长条石块搭建而成,高耸的院墙呈灰白色,一米见长的木质窗户镶嵌在墙面上,两栋宅院之间用密封的木廊连接,颇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逸感。

文化不足商业来凑是不少古村寨的通病,羌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只能通过释比们口头传承或者用绘画的方式留存,此外,古朴的羌族建筑伟大文化的见证。因此,未经深入开发的寨子没有浓厚的商业气息,随处都能嗅到原汁原味的羌人味儿。

坐落于深山中的寨子与神秘的图腾绘画交相辉映,可能是依就山势的原因,羌人院落碉房呈现由低到高的视觉差,颇有些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

羌族自称“尔玛”或“尔咩”,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云朵上的民族”,今日到访,果然名副其实。身后的远山仿佛水洗过一般清澈,如同棉花般轻盈的云朵覆盖整个山峰,极目远眺,整个村寨有着一瞥惊鸿的惊艳感。

信仰万物之神的羌族,在材料的选用上也极尽原始传统。韧性十足的竹竿穿插为一体,粗壮的木干成为门窗石雕的柱架支撑,镇妖吉瑞的泰山石敢当石柱顶部悬挂着威武严峻的神明,一石一木尽显羌族特色。

老墙体的门窗与墙裙大多用长短不一的木头装饰,并因地制宜采用抽象手法表现当地动植物,虽然谈不上多么精致细腻,却是羌族文化的生动体现。

羌寨吊脚楼是羌人谷另一大特色建筑,不同于纯粹的木制吊脚楼,羌寨的吊脚楼结合了石材的牢固与木材的舒适,并采用竹竿拼成简单的图案,羌味儿十足。

说到羌族的代表性建筑,碉楼与碉房称得上赫赫有名。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汉代称“邛笼”,主要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

羌味弥久,许多事物都在岁月的雕琢下失了真,唯有这些屹立不倒的建筑为人们书写真实的故事,回首羌人谷的古楼山水,无尽的动人情感油然而生……

汶川十一年,留给人们的大多是悲壮、痛心的过去,而对于汶川自身而言,未来永远比过去更重要,涅槃重生才是傲然于世最美的姿态,达拉布庄园便是对汶川十一年蜕变的最好诠释。

达拉布庄园坐落于羌人谷东门寨内,由三位80后创业者在震后创建的观光园,集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会议、儿童乐园、表演等于一体,此外,还有采摘园、歌舞演艺厅、锅庄广场、祭祀台、温泉等业态,对于古老的羌人谷来说,是活力与生机的存在。

有人的地方,就有美食。羌人谷的特色菜肴与成都相比,多了一份原始与质朴,是对先民文化的固守与传承。这里的特色土火锅“大丰收”便深得游人喜爱,遑论色香味俱全的中式菜肴要求,洗净煮熟的大土豆,大块的腊肉、玉米、酸菜等已足够令人垂涎三尺了。

好吃不贵的大丰收人均不到一百元,却可以享受到最正宗的羌式香肠和百分百的绿色蔬菜,亲朋好友团团坐,丰盛美味的土火锅再一次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如果说达拉布庄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龙溪矿洞就是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了。龙溪矿洞的发现实属意外,2016年,当工人们修建达拉布庄园停车场时,意外发现了这座古羌遗迹、地下秘境。

洞内裸色的原石焕发着绚丽的光芒,悠长的洞道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吸引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的奇迹。

洞内最神奇的地方还在于造型多变的壁画,循着前人的轨迹迂曲行进。

这里的矿石主要有石榴石、龙溪玉,大名鼎鼎的三星堆出土的玉雕原石便出自于此,

这里是川西羌族聚集的地方,这些图腾、壁画、人像仿佛是羌族先人留给后世的暗号,等待人们揭开羌族文化的神秘面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