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旅游网

读书声来自学校

您知道建国前宁德有哪些学校吗?

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对于学校自然是再熟悉不过了。自古以来,学校作为负责教育的社会组织,延续着教育、教书育人的使命。在思考去哪里上学之前,我们先用一张图来了解一下古代学校的历史。




从上面的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它是由私人或政府官员设立的聚集学生传授和学习知识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宁德有许多学校和私立学校。例如,现在的宁德市第十中学就是始建于18世纪中叶的联丰书院旧址。



联丰书院是一所典型的旧式官办学校。该书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时任宁德县令褚文君创办,并有热心地方教育的士绅人士加入。协助处理。但中心建筑只有一栋,规模较小。乾隆三十一年(1766),继任知县杨德仁修建回廊、后座。此后,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书院改为官立李连峰中学。民国元年(1912),再次更名为宁德县第一高级小学。校舍规模大致完整,一直使用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宁德县立初级中学成立。稍作整修,只建了星池南北三间教室。其余的没有太大变化。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校舍经过多次规划,彻底修葺一新的联峰书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了。



虽然我们对联峰书院消失感到遗憾,但事实上,交城----毓秀小学还保留着一栋较为完整、保存完好的早期西式建筑。



毓秀小学由基督教圣公会于公元1898创办。初名毓秀女学。位于交城西门外,是交城最早开办的新型寄宿学校。最初,教学楼只是一座简陋的平房。后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建成三层砖木结构教学楼及附属建筑,至今仍为宁德市人民医院使用。毓秀小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校舍虽几经拆除、修葺,但主校舍仍保留下来。毓秀小学首任校长为英国传教士贾庆泽,继任校长为刘玉荣、张福梅、李品光等人。抗战前后,学校仍有英吉柯爱莲修女和金珍杰修女协助办学。

除了联丰书院、毓秀小学外,还在九角镇学前街附近的学宫1929首次设立了明伦小学。



明伦小学建成三年后更名为实验小学,不久又更名为模范小学。 1937抗日战争爆发,定名为交城中心小学。虽然多次更名,但校舍并未整修,明伦堂左右两间厢房一直用于教学。后来,随着交城儿童数量增多,急需扩建校舍,华侨富商、实业家胡文虎先生捐款资助学校,在抗战时期修建了校舍。抗日战争,缓解了学校建设的困难局面。



民初至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当时,交城的学前教育学校和普通小学很少,于是许多私立学校应运而生。主人或私塾教师多利用祠堂、私宅或空置的房屋来教学,以致乡镇、乡村都有私塾。



当时比较有名的私塾有林启荣在陈氏宗祠创办的私塾,蔡志良创办的早期培英斋私塾,以及刘廷桢教授的华屏书院等。这些书院分布在全国各地,各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其历史背景也很有趣。

学校始终肩负着教育的责任。我们走进学校,走出学校。从最初的无知到谦逊的君子,学校给予我们的一切是难以想象的。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所学校,有一棵榕树,一条长凳,还有

听了这么多关于宁德私立学校的介绍,如果建国前你在宁德,你会想去哪所学校呢?